English

说“通”

2001-02-22 来源:光明日报 谷正雄 我有话说

1962年1月,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谢觉哉视察长沙,老战友姜梦周烈士的儿媳几番从乡下来找他,都被工作人员挡在门外。谢老深感内疚,立即写信致歉,并在当天的日记里感慨地写诗一首:“政情民隐应常通,咫尺间如隔一城。安得浮云都扫尽,长安虽远若门庭。”

谢老的诗里着重讲的是一个“通”字。

“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。”喻之人体,举凡膨闷胀饱,便秘尿潴留,直至脑栓塞、肠梗阻、脉管炎……莫不是由于各式各样的“不通”所导致。喻之交通,则大大小小的堵塞,还不是由于出现了“瓶颈”?喻之行政,则这样那样的令而不行、禁而不止的现象,更是由于出现了某一环节的“中梗阻”。总之,治理国家要政通人和,人际关系要相互沟通,养生之道要体内宣通。万事万物,都得在一个“通”字上做文章。其实,历来有识之士都深谙此理。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名相子产,以国人议政为师,注重体察民情,结果把郑国治理得井然有序;司马迁在《史记·秦始皇本记》中,把“奸不上闻”视为秦王朝之所以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广开言路,体察民情。据报载:安徽省蚌埠市一位普通农民,自1990年1月以来,先后多次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反映农民负担过重,揭露种种不合理摊派和腐败之风,引起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,并派人赴安徽农村调查。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为政情下达、民隐上通提供了根本保证。

然而,时下的有些领导干部,却不懂政通人和之理。他们对下不搞调查研究,不了解民情,甚至对找上门来反映情况的人也视若洪水猛兽拒之门外;对上则不反映实情,讲成绩胡编乱吹,讲问题遮遮掩掩,甚至对那些敢于向上说实话、道实情的人公然打击迫害,搞得下情不能上通,上情不能下达。这种人失去了“三个代表”的资格。

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一以贯之地强调我们的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这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、工作作风问题,而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大政方针问题。在新的世纪里,我们的事业要兴旺发达,就要在贯彻执行这个根本的大政方针上头脑清醒,立场坚定,用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努力,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当好“三个代表”的合格答卷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